英國品牌評估機構“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發(fā)布“2020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大科技品牌”(Tech 100 2021)榜單,蘋果以品牌價值2634億美元躍居榜首。進入前十名的品牌還有亞馬遜、谷歌、微軟、三星、臉書、微信、騰訊、華為和淘寶。
100個上榜品牌的總價值為21124億美元。其中,48個美國品牌占價值13611億美元,占比64.4%。21個中國大陸品牌價值4412億美元,占比20.9%。4個韓國品牌價值1153億美元,占比5.5%。11個日本品牌價值814億美元,占比3.9%。4個印度品牌價值332億美元,占比1.6%。3個德國品牌價值249億美元,占比1.2%。
100個科技品牌中,最有價值的三大電子品牌是蘋果、三星、華為;最有價值的三大半導體品牌是英特爾、臺積電、英偉達;最有價值的三大軟件品牌是微軟、甲骨文、思愛普;最有價值的三大在線零售品牌是亞馬遜、淘寶、天貓;最有價值的三大媒體和游戲品牌是谷歌、臉書、微信;最有價值的三大旅游網(wǎng)站品牌是繽客、攜程、愛彼迎。
排名 品牌 所在地 價值/年增長 所屬集團
1、蘋果(Apple) 美國 2633.75億美元/+87.4%
2、亞馬遜(Amazon) 美國 2541.88億美元/+15.1%
3、谷歌(Google) 美國 1912.15億美元/+1.4% Alphabet
4、微軟(Microsoft) 美國 1404.35億美元/+20.0% 微軟公司
5、三星電子(Samsung) 韓國 854.12億美元/+9.8%
6、臉書(Facebook) 美國 814.76億美元/+2.1% Facebook
7、微信(WeChat) 中國 679.02億美元/+25.4% 騰訊控股
8、騰訊(Tencent) 中國 564.32億美元/+28.0% 騰訊控股
9、華為(Huawei) 中國 553.96億美元/-14.9%
10、淘寶(Taobao) 中國 533.35億美元/+44.2% 阿里巴巴集團
11、天貓(Tmall) 中國 阿里巴巴集團
12、阿里巴巴(Alibaba.com) 中國 阿里巴巴集團
13、英特爾(Intel) 美國
14、國際商業(yè)機器(IBM) 美國 IBM公司
15、甲骨文(Oracle) 美國
16、埃森哲(Accenture) 美國
17、Instagram 美國 Facebook
18、奈飛(NETFLIX) 美國
19、京東(JD.com) 中國
20、優(yōu)步(Uber) 美國
21、思科(Cisco) 美國
22、LG(LG Group) 韓國
23、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 美國 戴爾集團
24、思愛普(SAP) 德國
25、YouTube 美國 Alphabet
26、索尼(Sony) 日本 索尼公司
27、塔塔咨詢服務(TCS) 印度 塔塔集團
28、網(wǎng)易(NetEase) 中國
29、賽福時(Salesforce) 美國
30、臺積電(TSMC) 中國臺灣
31、Adobe 美國
32、松下(Panasonic) 日本
33、美的(Midea) 中國
34、諾基亞(Nokia) 芬蘭
35、雅虎(Yahoo! Group) 日本
36、小米(Xiaomi) 中國
37、格力(Gree) 中國
38、惠普(HP) 美國
39、印孚瑟斯(Infosys) 印度
40、eBay 美國
41、領英(Linkedin) 美國 微軟公司
42、繽客(Booking.com) 美國 繽客集團
43、佳能(Canon) 日本
44、英偉達(Nvidia) 美國
45、高知特(Cognizant) 美國
46、3M 美國
47、百度(Baidu) 中國
48、樂天市場(Rakuten) 日本
49、海力士(SK Hynix) 韓國
50、飛利浦(Philips) 荷蘭
51、美團(Meituan) 中國
52、威睿(VMware) 美國 戴爾集團
53、海爾(Haier) 中國
54、凱捷(Capgemini) 法國
55、Playstation 日本 索尼公司
56、博通(Broadcom) 美國
57、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 美國
58、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美國
59、優(yōu)酷(Youku) 中國 阿里巴巴集團
60、??低?Hikvision) 中國
61、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日本
62、高通(Qualcomm) 美國
63、繁德信息技術(FIS) 美國
64、慧與(HPE) 美國
65、聲田(Spotify) 瑞典
66、HCL 印度
67、任天堂(Nintendo) 日本
68、Xbox 美國 微軟公司
69、聯(lián)想(Lenovo) 中國
70、NTT Data 日本 NTT集團
71、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美國
72、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美國
73、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美國
74、京東方(BOE) 中國
75、藝電(Electronic Arts) 美國
76、Servicenow 美國
77、威普羅(Wipro) 印度
78、艾默生(Emerson) 美國
79、阿斯麥(ASML) 荷蘭
80、富士通(Fujitsu) 日本
81、費哲金融服務(Fiserv) 美國
82、QVC 美國
83、中興(ZTE) 中國
84、塞內(Cerner) 美國
85、Delivery Hero 德國
86、三星SDS(Samsung SDS) 韓國
87、DXC Technology 美國
88、西部數(shù)據(jù)(Western Digital) 美國
89、攜程(ctrip.com) 中國
90、歌爾(GoerTek) 中國
91、愛彼迎(Airbnb) 美國
92、源訊(Atos) 法國
93、夏普(Sharp) 日本 鴻??萍技瘓F
94、創(chuàng)科實業(yè)(Techtronic Industries) 中國香港
95、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德國
96、CDW 美國
97、艾瑪?shù)纤?Amadeus) 西班牙
98、Zillow 美國
99、紅帽(Red Hat) 美國 IBM公司
100、推特(Twitter) 美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2161241530@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ykp.org.cn/uncategorized/4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