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蚊子會攜帶瘧原蟲并傳播瘧疾,平均每年會導致725000人死亡,其中大約有66萬人死于瘧疾,堪稱人類“第一殺手”。而人類在滅蚊的道路上也是從未停止,不斷更新各種技術。最新是技術是采用無人機來防治蚊子。
據聯合國消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應用核技術來抑制攜帶疾病的蚊子方面,無人機的使用可以顯著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這一發(fā)現標志著在大規(guī)模部署這種方法以控制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宿主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報道中指出,全新的滅蚊技術基于不育昆蟲技術,用輻射對大量飼養(yǎng)的雄性昆蟲進行絕育處理,然后將其釋放與野生雌性交配。由于這些昆蟲不產生任何后代,昆蟲數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該方法要求大量不育雄性昆蟲在良好的條件下均勻釋放,以便與野生雄性昆蟲競爭。而通過無人及每次飛行可以攜帶多達5萬只經過絕育處理的蚊子,十分鐘之內就可以在20多公頃的土地面積內,在蚊子質量不出現損失的情況下將其釋放。
研究人員表示,新的發(fā)現代表了在擴大不育昆蟲技術使用范圍方面的重大突破。因為此前釋放不育雄性蚊子都是從地面加以釋放的,這種方法是一種勞動密集型且耗時、昂貴的方法。10分鐘無人機飛行覆蓋的區(qū)域,如果以地面釋放方式完成,將需要兩個小時和兩倍的人力資源。
目前,科學家正致力于開發(fā)一種小型無人機,可以攜帶大約3萬只蚊子。該輕型飛機符合城市地區(qū)無人機飛行的嚴格規(guī)定,而傳播疾病的伊蚊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區(q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2161241530@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ykp.org.cn/wurenjibaike/djiwurenzhishi/4058/